一、主要结构、性能特点、用途及适用范围
真空蝶阀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的手/电蝶阀专利产品之一,主要由阀体、蝶板、阀轴、双蝶阀密封圈、传动装置、驱动装置等组成(图示一);主密封形式为双密封结构,即蝶板采用双密封蝶板,其上装的双密封圈与阀体双密封座(不锈钢材质)形成密封,此结构使其无论在哪一侧受压的情况下泄漏量均为零;阀轴密封采用具有自补偿功能的特殊轴封结构,以隔断外界大气与管道连通,从而保证管道内的真空度。
本系列真空蝶阀的工作原理:关阀时驱动装置带动阀轴作90°转动,通过连接销,使蝶板同步转动,装在蝶板外缘槽内的弹性蝶阀主密封圈与阀体密封座逐渐接触,因其外径大于阀体密封座的直径,主密封圈受挤压均匀变形,利用其弹性与阀体密封座严密吻合。其独特的密封结构,能使蝶阀主密封圈随着工作介质的压力增高,与压力成特定比例向外涨大,既自动补偿密封所需的密封比压,又不会因压得过紧使蝶阀开启时密封面擦伤,实现很好的密封效果。
本系列真空蝶阀配备了保温设备自限温电伴热带及温度监控开关,其工作原理是当环境温度低于设定值时,电伴热带自动投入接通电源,当管道温度低于设定值下限时,电伴热带自动启动,开始加热,达到设定的最高维持温度时停止加热;而当管道温度低于极低值时,温度监控开关发出低温报警信号至控制室,此时应检查电伴热带工作是否正常,以防密封面部位发生结冰现象,造成蝶阀无法开启及散热街冻结。
阀门结构形式有双法兰式和焊接式两种,双法兰式阀体结构长度按国标GB/T12221《法兰连接金属阀门结构长度》。焊接式阀体结构长度按我厂焊接式蝶阀样本。
本系列产品公称通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蝶阀,不必拆阀体即可更换蝶板上的密封圈(图示二),结构简单、制造工艺性好、使用寿命长、可替代进口产品。
本系列蝶阀主要用于火电系统空冷机组空冷岛散热街系统上,作流体的截断和调节用。
具体使用范围详见下表:
阀门密封类型 | 主 要 适 用 范 围 | 适用介质温度 |
双密封真空蝶阀 | 火电厂空冷机组 | ≤2 |
注:当介质温度高于本表中温度时,需特殊订货。
二、主要技术参数
参数 产品 | 公称通径 DN (mm) | 公称压力 PN (MPa) | 试验压力MPa | 工作温度 ℃ | 适用介质 |
壳 体 | 密 封 |
真空蝶阀 | 800~3600 | 0.25~1.0 | 1.5×PN | 1.1×PN | ≤150 ≤200 | 水、水蒸气、空气等 |
三、产品型号编制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轴封形式:省略-普通,f―油封型,s―水封型 |
| |
| 公称压力代号:PN ,单位10×MPa | |
| 密封材料代号:X-小于等于150℃单密封结构(橡胶密封) sX―小于等于150℃双密封结构(橡胶密封) gX-大于150℃小于等于200℃的单密封结构(橡胶密封) sgX-大于150℃小于等于200℃的双密封结构(橡胶密封) | |
| 结构形式代号:1―密封圈装在蝶板上垂直板式 | |
| 连接形式代号:4―双法兰式,6―焊接式 | |
| 驱动方式代号:3―手动,9―电动 |
|
| 类型代号:ZD―真空蝶阀 | |
| 公称通径:DN,单位为mm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主要设计、制造、验收、包装及运输标准
序号 | 标准号 | 标 准 名 称 | 备 注 |
1 | GB/T12221 | 《法兰连接金属阀门结构长度》 |
|
2 | GB/T12238 | 《通用阀门法兰和对夹连接蝶阀》 |
|
3 | GB/T9115 | 《平面、突面对焊钢制管法兰》 |
|
4 | GB/T13927 | 《通用阀门 压力试验》 |
|
5 | GB/T12220 | 《通用阀门标志》 |
|
6 | GB/T191 |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
|
7 | GB/T12252 | 《通用阀门供货要求》 |
|
8 | GB/T13384 |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
注:上述标准中有不一致之处,以序号在先为准。
五、主要部件材料
部件名称 | 材 料 |
阀 体 | 碳素钢、不锈钢等 |
蝶 板 | 碳素钢、不锈钢等 |
阀 轴 | 优质碳素钢加表面防腐处理、不锈钢等 |
蝶阀主密封圈 | 三元乙丙橡胶(EPDM)及硅橡胶(SI)等 |
六、保管、安装和使用
1. 本系列真空蝶阀应存放在室内干燥处,通路两端封闭,防止灰尘进入,长期存放时,应定期检查,更换防锈油。
2. 本系列真空蝶阀是在全关状态下出厂的,一般不要随意开关,不要调动限制蝶阀全开和全关位置的限位螺栓、螺母,以免使阀体密封圈涨得过大而损坏,或使密封面接触压力过大产生擦伤。(见图三)
3. 安装前应仔细核对使用工况是否与蝶阀性能相符,仔细检查阀体密封圈和蝶板密封圈,仔细清除阀前、阀后配管内的异物。(详见图四)
4. 本系列真空蝶阀可多工位安装,并可调节流量。
5. 双法兰式真空蝶阀在紧固连接法兰的螺栓、螺母时,原则上应对角线交替均衡紧固(待流体通过后再作进一步紧固)。全部螺栓拧紧后,再在离法兰较近处对焊管道,保证两法兰的平行度,消除外应力,防止法兰处泄漏(详见图四)。
6. 焊接式真空蝶阀安装时,应使阀门打开10°后再将阀门与管道对焊,应注意焊接时焊渣等不能损坏密封面,并对对接环焊缝进行必要的无损检测,以保证外界大气不能进入管道,焊完后必需清除管道内的杂物,以免损坏阀门密封面。
7. 全部安装后,进行管路强度试压时,必须打开阀门。
8. 随时检查密封面和填料的磨损情况,传动装置定期加油。
9. 双法兰式或对夹式蝶阀所配法兰型式为平焊钢法兰或对焊钢法兰,其连接尺寸按GB/T9119的规定。
10. 电动蝶阀应先手动操作,检查是否有卡阻现象,手动操作合格后,进行电动试车。
11. 阀门电动调整前,应手动将蝶板打开5°~10°,检查电动机的转向是否与开、关阀和开度指示的开关方向一致,各指示灯按钮、行程控制机构、转矩限制是否正常,具体调整方法详见阀门电动装置说明书。
12. 本系列真空蝶阀操作时,转动手轮不要用力过猛。
13. 当填料磨损后,适当拧紧压盖螺钉即可(见图五)。阀门使用较长时期后,如需更换填料,可拆下压盖螺钉,抬起压盖,取出旧填料。填料是组合圈时,装配前,以45°切开每个组合圈,装配时应90°交替错开个组合圈的切口,用压盖压紧填料,拧紧螺钉。
14. 阀门所有机械、电气安装调试完后再进行电伴热带安装,每台阀门分成两根电热带缠绕,分别先从法兰向阀体中间缠绕,再将剩余的缠绕到法兰外的筒体上(间距为100mm),即将一根由阀体壳体左侧法兰通过筋板上预留的孔缠绕到阀体中间,再将余下另一半缠绕到左侧的筒体上;将另一根由阀体壳体右侧法兰通过筋板上预留的孔缠绕到阀体中间与左侧碰头,但不能对接上,再将余下的另一半缠绕到右侧的筒体上(见图六)。注意不要强行拉扯,以免电热带被拉断,具体操作步骤请遵照《自限温电热带安装施工说明书》。
15. 安装完电伴热带后经测试工作正常后用胶带封住,再在蝶阀上增加一保温层,否则电伴热带的效果不会很明显,电伴热带接线盒及环境温度开关安装在蝶阀蜗轮箱连接座侧筋板上(图示七)。
16. 本系列真空蝶阀配备了温度开关监控装置,由温度开关来监控电伴热带工作是否正常,温度开关安装在蝶阀的适当位置,注意增加保温层时,应将温度开关主体部分暴露在外,不能被埋在保温层中,以便将温度开关烧坏,运行前请安装测试温度监控装置及电伴热带是否运行正常。
17. 本系列蝶阀已获国家专利,严禁仿制。安装使用中有关技术问题请咨询我厂技术部门。
七、一般故障和排除方法
故 障 | 发 生 原 因 | 排 除 方 法 |
阀门部分 | 填料渗漏 | 1.填料压盖未压紧 2.填料圈数不足 3.填料使用过久失效 | 1.均匀拧紧填料压盖上的螺母 2.增加填料圈数 3.更换新填料 |
端盖部泄漏 | 1.端盖上螺钉没有拧紧 2.密封圈损坏 | 1.均匀拧紧端盖上的螺母 2.更换密封圈 |
阀与配管处泄漏 | 1.连接螺栓没有拧紧 2.法兰密封垫损坏 3.焊缝质量不好(针对焊接式) | 1.均匀拧紧螺栓 2.更换法兰密封垫 3.对焊缝进行无损检测,再补焊修复 |
密封副渗漏 | 1.密封面之间有污杂物 2.密封面损坏 3.压圈上压紧螺钉没有拧紧 | 1.将密封面污杂物清洗干净 2.修整或更换密封件 3.均匀拧紧压圈上的压紧螺钉 4.调整阀门全关位置限位螺钉,继续关紧一点 |
阀门驱动装置部分 | 开关阀时电机转向与开度指示相反 | 1.电机输入线路相反 | 1.将输入电源线路中的任何二相对调 |
电机不正常、有连续声响 | 1.电源中一相断电(保险丝烧坏或接头断线) | 1.检查主线路;更换保险丝或接通断开处 |
电机不启动 | 1.二对触点均脱开 2.指示等按钮失灵 | 1.将阀门手动操作至某一开度,再重新启动。 2.修理或更换指示灯按钮 |
阀门关到终点, 电机仍不停 | 1.行程控制机构或转矩限制机构失灵或调节位置不当 | 1.检查行程控制机构及转矩限制机构,找出失灵处,重新调整 |
阀门关到终点, 阀门指示灯不灭 | 1.电器接触点接触不良 | 1.检查接触片,使其接触良好 |
温度保护部分 | 低温报警开关失控 | 1. 线路未接好 2. 探头深入距离不对 3. 温度开关失灵或损坏 | 1. 检查线路,使其接触良好 2. 调整探头距离,保证探头深入阀体壳体5mm左右 3. 更换温度开关 |
电伴热带工作不正常
| 1. 线路故障 2. 保温层失效 3. 环境温度开关失灵或损坏 4. 电伴热带老化或损坏 | 1. 检查线路,进行修复 2. 更换保温层或修复保温层 3. 检查环境温度开关,进行修复 4. 更换电伴热带 |
环境温度开关失控 | 1. 线路未接好 2. 温度开关失灵或损坏 | 1. 检查线路,进行修复 2. 更换温度开关 |